最新网址:bi xiasheng hua.c o m 阅兵的方队一般都比较大,就算陈钧以前没机会参加这种大典。

他也知道352人,是一个方队的总人数。

徒步方队编成的队形,除特殊情况外,都会以25×14 2的形式进行。

通俗点理解,那就是最后上场的时候,正面25人,纵排14排,领队有两个。

一个方队的总人数,正好352人。

但这些是后续上场才会进行的队形,所谓的学员方队在没有集训之前,根本不可能让这么多人一起训练。

主要是啥球不会,都没接触呢,这么多人凑一起,根本出不来效率。

肯定会把人员打散分组,先进行排练。

陈钧,楚鸿飞,周炎这仨人最熟悉这些,本身又是同校战友。

所以从宿舍出来后,他们就默契的凑到一起,期待等下能分到一个小组里面。

脚步就跟着刚才那几個发号码牌的少校,朝着远处的集训场出发。

这个时候,陈钧也注意到,就他们这个方队纪律最松散,可能人还没到齐的缘故吧。

刚才在食堂饭都快吃完了,别的方队才解散,现在他们才刚开始集合,人家那边又练上半天了。

陈钧看着前面人群开始汇聚,他扭头看了下旁边快步行走的周炎:“你们昨天练过没?”

“没。”

周炎摇摇头:“咱们学员方队好像是其他方队都到了之后,咱们这边才通知组建,这可能是上面故意安排的吧。”

“能不能最终上场,或者干脆合并到其他的方队里面,就看咱们这些人能不能撑起一个方阵了。”

有道理.陈钧闻言微微点头。

他对阅兵训练的细节不怎么懂,前世也都是听那些老兵在吹牛逼,信息来源大多属于道听途说。

毕竟这玩意放在普通的连队,压根就够不着想象的空间,因为有阅兵也轮不到他们。

基本都紧着英雄连队抽选。

要不然人家平时训练都是玩命的练,岂不是白练了?

图的不就是有这种类似的大典,可以让自己上场,不堕了王牌连队远扬的那些威名?

等人群聚集后。

陈钧环顾了下周围。

他发现队伍里的人数还真不少,目测应该在六百人左右,黑压压的人群,若是谁站在中间的位置,几乎望不到头。

就在陈钧感觉咂舌的时候,队列前方走过来两名军官,这两人一过来,整个队伍都明显不一样了。

很多学员自觉的调整站姿,一个比一个站的直溜。

陈钧注意到队伍里情况不对,他抬头扫了一眼。

当看清来人时,他也是神情微微一怔。

因为过来的两人,年龄都在五六十岁左右,岁数不是重点,重点是他们肩膀上的军衔都用麦穗托着。

这是将官啊。

别说队里其他人了,这下,就是陈钧自己都不由自主的把本就挺直的腰板,重新调整一下,争取挺的更直。

他看着过来的两名首长,觉得有些熟悉。

应该是当初在京都参加会议时见过,但那时候人数太多了。

自己级别又低,或者干脆就没级别,整天坐在角落里,也注意不到太多人,所以认不出这两个到底是谁。

就单纯觉得熟悉。

两人踱步走到队列前方,也没啥废话,甚至连扩音器都不需要,左侧的那名首长,直接开口,中气十足道:“同志们,先做一下自我介绍。”

“我叫林岑巩,是本次学员方队的正领队员。”

“正”这个字,被林岑巩咬的很清楚。

那他的身份,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。

等到后续学员方阵上阅兵仪式时,他就是前头领队的一号。

陈钧沉吟了一下,瞧这介绍的架势来看,不难猜出今天杨传州说的那些,才是上面最终的意思。

学员方阵一定会上阅兵仪式。

而不是像刚才周炎说的那般,看最后的结果,可能会合并到其他方阵啥的。

要真有这种可能,犯得着把正副领队,都安排这样级别的首长过来代替嘛?

虽说按照正常情况来看,阅兵方队的领队,真正上场的时候根本就不分什么正副,需要下达口令的时候,都是两人一起喊出来。

所谓的正副,大多时候,其实都是让别的队员方便区分,方便称呼。

毕竟有两个人嘛,一个正职,一个副职,称呼起来方便,部队里面又不搞那些职场上的套路。

例如非要把副的喊正不可,否则容易得罪人啥的。

部队是不搞这些。

可学员方队这次过来的领队,两人一样的级别,还刻意在做介绍的时候,提醒自己是“正”。

这就有点意思了。

也不知道这两个人都来自哪,后面会不会掐起来。

这可不是陈钧腹黑啊,主要之前参加会议的时候,那些导师老头子经常会因为学术的问题,争得面红耳赤。

还有些时候那压根就不是因为学术,纯属因为两个学院的竞争,上升到学术层面,披着学术的皮在那斗嘴。

类似的事情每天都有,不算罕见。

这些导师不止大校,也有好几个一麦一的,就是不知道阅兵集训这种场合,他们会不会干起来。

陈钧在心里嘀咕了两句,旋即抬头盯着前面。

这时候,林岑巩做完介绍,讲话还在继续。

“阅兵是什么?”

“有些同志们可能会告诉我,阅兵,就是展现一个国家,一个民族的精气神。”

“这句话我不能说错,但我想换一种说法,我希望同志们在未来三个月之中,排除万难,用最终上台的30分钟,为你们自己积累这一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。”

“在我们以后的人生当中,要干很多大事小事,尤其是干大事的时候,我们要讲究4个东西。”

“第一个就是胆,第二个是识,第三个是才,第四个是略。”

“胆就是胆气,勇于创新敢于挑战,敢于突破自己,识,就是你有自己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。”

“要有独到的见解,才,那就是你要带动群众,团结群众,争取最大的支持面,来完成你的既定任务。”

“最后一个就是略,站得高看得远、走一步看三步,运筹帷幄决胜千里,干大事就是这个胆识才略。”

“今天是同志们第一天集合,多余的话我就不跟你们再啰嗦了,还是刚才我讲过的。”

“我希望你们可以用未来三个月全神贯注,换来一生无比骄傲的终身财富。”

啪啪啪.

讲话结束,队伍中传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。

陈钧能够感觉得出来,这次很多人鼓掌,还真不是捧场的意思。

可能是这次参加阅兵情况不同,也可能是他们这边聚集的人员,身份不太一样。

总之这一次讲话,跟以往在学院听到那些领导讲的都不一样,开始从大局观的方向来引导队员的思想。

而不是像想象中那样,一上来就要求条件怎么苛刻,都要坚持。

会议核心也是以鼓励为主什么的,这次没有鼓励,林岑巩从头到尾都是在摆一些道理。

让陈钧听的都有些受益匪浅。

等掌声结束,林岑巩旁边的“副”领队站了出来。

他的讲话就简单多了。

全程没啥慷慨激昂的陈词,也不叮嘱阅兵方队要求高,需要同志们克服困难之类毫无营养的话。

毕竟都站在这里了,谁还能不知道接下来将要面临什么?

就算陈钧这种对阅兵了解很少,也都做好了接下来三个月,吃尽苦头的准备了。

更何况其他人。

副领队,只介绍接下来分队集训的注意事项。

大致情况就跟刚来时,杨传州跟陈钧说的那些一样。

训练期间最好不要犯错,只要出现失误,平时练习时还好,每周考核时出现的话,会立刻收走失误队员的号码牌。

从方队正式队员掉到替补队员的行列中。

包括目前方队还有一些学员报道没来,等来了,也会被分配到替补当中。

替补,也就意味着基本跟这次上场无缘了。

因为大家都在争,正式队员都想争着把号码牌数字朝前面提一提,而替补队员,眼睛就只能一直盯着号码牌。

希望混到一个牌子,可以有上场的机会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要是谁被踢出,那可就真的没有机会了。

还是妥妥的修罗场啊。

陈钧暗中叹了口气,他到现在才明白,为啥今天老杨一见他直接就说,如果今天再不过来就要打电话给自己。

任务文件上明明没有规定,具体报道的时间。

他原本还以为,今天来或者是明天来都一样呢。

现在看情况,那可不一样啊,明天来啥都不用干直接成替补,除了眼巴巴的盼着谁犯错,正式队员不够能轮上他之外。

别的什么办法都没有。

因为整个方队总共就需要三百多人,而眼前这里已经站了六百多人,并且报到的人数还在持续过来。

这不是修罗场,哪里还能是修罗场呢?

机会有些时候确实会跑到眼前,但就看自己有没有那个福分抓住了。

连学院的副院长,都不知道这一次提前过来,会有这么一说。

陈钧也有些庆幸,幸好他自己没磨叽啊,在学院的时候果断跟所有人告别,马不停蹄的就朝这边赶。

可能,这也是上面首长对于雏鹰培养计划名单当中的人,一个小小的测试吧。

两个领队讲话结束,剩下就是训练了。

阅兵队列方面要求的比较高,陈钧他们集中这六百多人,被分成二十五人一组,总共分成二十多组,被带到一旁组织具体的练习。

陈钧当时从宿舍出来,就跟楚鸿飞和周炎一起行动,三人站在一排。

分小组的时候,正好也被分到了一组。

他们这组的教员,是一个肩膀上挂着一道粗杠和一道细杠的三期士官。

听教员自己介绍是叫郭鹏,阅兵时期的教员,也是层层通过选拔选上来的。

其实郭鹏被分配到学员方队担任教员,连他自己私底下都长出了一口气。

学员方队虽然他也奇怪,为啥有些人的军衔还是一道杠,有些人的军衔就已经到了少校。

但毫无疑问,这种方队最容易带呀。

你像别的方队,刚刚组建的时候,年龄从二十几岁的小年轻,到四十几岁的老兵随处可见。

他们这个方队年龄差距非常小,小的看起来也要有二十二三,大的看起来顶多也就二十七八。

训练的话,压力方面已经小得多了。

由郭鹏带队,将他自己负责的二十五人统一带到远处路灯下,安排所有人面向头顶的大灯。

整好队,便大声说道:“同志们,今天晚上是咱们第一次接触,我只讲几个重点。”

“然后简单站两个小时就可以回去。”

“首先,想要参加阅兵,必须要练好眼功,就跟伱们平时练习射击,需要盯着有太阳的地方练习反光适应一样。”

“咱们要通过眼神,展示出军人的精神面貌。”

“最初阶段什么都不练,只要求大家,必须做到眼大有神,绽放出炯炯光芒,风吹不闭,沙打不迷。”

“这是作为一名军人,想要参加阅兵最基础的要求,阅兵过程中,哪怕天塌下来,也要目视前方。”

“展现出作为我们军人的精气神。”

“能不能做到?”

“能!!!”

陈钧站在队列中,听着教员的话音落下,所有人齐声怒吼。

吼声结束就没下文了。

因为真正的训练已经开始,可能是因为阅兵的缘故,基地内头顶挂的路灯都格外的亮。

陈钧站在那里,仰头看着太阳,不对,看着像是太阳一样的大灯,像是熬鹰一样的瞪着眼。

练这些东西的时候,他以前引以为傲的体能,临战反应,枪法,格斗,通通没了作用。

除了熬还是熬。

阅兵就是这样,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阅兵就是搞一些形式主义,没啥用。

有这种想法那可真就错了。

军事阅兵,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,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,一支军队的军威,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。

最直观的一种体现。

举个例子吧,这个东西除了展现给那些暗中有敌意的人看,更多的是震慑作用。

还有人认为内务是搞形式化,但那些真没有作用吗?

当年的北洋水师,又是怎么被敌人给判断出来军纪涣散,又是从哪些方面判断出当时的国力衰弱?

舰炮上搭被子,晒裤衩这种事情,虽说不是导致那场作战真正失败的原因。

&nbs|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.c o mp; 但究根结底,这些是给敌人带去强大信念,带去无穷士气的跟脚所在。

古代人打个仗,还知道会趁着对方军心涣散时,发动进攻。

包括近代史上,也有很多作战都安排在重要节日,这么做无非就是想要趁着敌人放松警惕时进攻。

而阅兵和自始至终坚持的内务,就是从直观的方面,展现出一支部队的精气神。

要不然整天嘴上说着强大,也没啥用啊,有些讨人厌的苍蝇该飞过来恶心一下,时不时的还是会过来。

偶尔的阅下兵,会让一些苍蝇炸窝的,能老老实实趴那很长一段时间,不敢动弹。

不过,话又说回来了。

阅兵练习的确是苦,并且不讲究任何科学练习的方式。

就那个像太阳一样亮的大灯,陈钧他们一队人立正,一个姿势,从开始站一直到结束。

期间两个小时硬是没有动弹一下。

除了教员郭鹏会时不时的走到跟前,盯着训练的人看之外。

刚才开会的两位领队,也在围着各个分队观看。

可能是巧合吧。

反正陈钧总感觉正领队林岑巩从他眼前走过去一遍,紧跟着那个“副”领队,也要从他跟前过一遍。

要说人家领队视察训练情况,这没啥毛病,主要第一个过去时,在他跟前站了会,第二个肯定也要在跟前站会。

整个过程,搞得是陈钧想笑又感觉场合不太合适,不敢笑,也没法笑。

可这不笑吧,又觉得忍不住,以他的阅历来看,学员方队的两个首长,私底下肯定不对付。

这种的大多看着级别高,但并非带兵的那种从集团军里面调出来,很多都是搞学术方面。

也就是从军事学院调出来,他们没那么多讲究。

更气蛋的是,你站就站吧,看就看呗。

可要求是只能他看你,你不能看他。

眼珠子但凡敢转一下,那就等着挨呲吧。

京都六月的天气,尤其还是在晚上其实并不难熬,微风吹过带着丝丝凉意感觉还挺舒服。

但并不是天气不热,训练时就不遭罪,那么大一盏灯一直照着眼睛,给人的感觉就仿佛一个大火炉照着自己一样。

加上脚不能动,身体更不能有任何幅度的摆动,刚开始还没啥,后面半个小时之后浑身就跟爬满了蚂蚁一样。

教员还会时不时的拿出一些草叶子,或者从路边拔下来的野花,在眼前动不动就晃悠一下。

他随便晃悠,但你不能眨眼,更不能转动瞳孔。

这就是所谓的眼功。

因为阅兵的时候距离不远处就有摄像头,还都是特别高清的。

如果运气好的话,摄像头都能怼到脸上。

这种情况下,如果眼珠子乱转,或者下意识的去看,那影响的可就不是一个方队。

而是把整场阅兵规格,都给拉低不止一个档次。

毕竟,阅兵这种严肃的场合,一个人的表情是怒目圆睁,还是眼珠子跟不受控制似的滴溜溜乱转。

这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。

原理很好解释啊,可训练的时候就难了。

两个领队动不动就过来瞅瞅,教员也时不时的拿东西测试。

第一天训练,就让陈钧认识到了,什么叫做比熬鹰还难的体验,那就是练眼功。

(本章完)

最新网址:bi xiasheng hua.c o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