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bi xiasheng hua.c o m 商农的想法虽然好,但少府令陈锤却阻止道:“假相此事还是顺其自然的好,因为有这防水布和蒸汽机,关中今年的粮食再次增加,这两年关中小麦的价格好不容易增加了几钱,又跌到朝廷保护价了,要没有朝廷的保底收购,今年关中粮食价格必定跌破五十钱,丰收却不能增收,朝廷的补贴只能便宜粮商。”

陈锤之所以阻止商农的想法,谷贱伤农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是担心商农的政策会打乱少府下属作坊换代的政策。

这两年大汉的蒸汽机效率再一步提升,同时各种高效的机床研发出来,生产蒸汽机的成本进一步下降,蒸汽机开始全面取代水力机成为大汉动力的来源。

少府下属的作坊纷纷上报更换蒸汽机的请求,长安几大蒸汽机作坊,即便是3班倒,依旧供不应求。利润高的纺织机,研磨机,火车都来不及生产。

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生产这种注定亏本的抽水机,即便是现在一台抽水机的价格,依旧是农户好几年的收入,有几个农户能买得起。

徐凡想了想道:“只是天下的粮食供过于求,增加粮食产能不是急切的事情,蒸汽机的供应还是以各大作坊为主。”

萧何等人也在审计各郡的产业的数据,但看了几个郡之后,他的眉头就皱起来。

从数据上看,大汉各郡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,税金普遍增加了1~2成,大汉已经摆脱了经济危机,再次步入盛世的轨道当中。

但隐忧也不是没有,大汉的这些郡守们没有吸取上次经济危机的教训,他们又开始置办产业。

和徐帆周章的理念不同,萧何认为朝廷就应该做朝廷的事情,地方上的郡守主要的职责是管理百姓,而不是像商贾一样时刻盯着作坊,看自己一年赚了多少钱。

因为地方作坊亏损需要朝廷兜底,赚钱了,地方府衙的小金库充实,他们不需要朝廷的转移支付,就容易出现独立的山头,脱离朝廷的掌控。

所以萧何沉着脸呵斥道:“尔等在这两年当中,大大小小的面粉厂就开办了上百家,产业同质化太严重了,本相没有看到你们这些作坊有什么独特的竞争力,或者是技术优势,现在经济上行,看上去红红火火,但只要再来一次危机,这些作坊就要倒下一大片,纺织业发生的事情,难道还不能让你们吸取教训。

萧何的呵斥让所有人内心一紧,他们想要反驳,却偏偏不知道该如何反驳,当初的纺织业也是看上去红红火火,结果谁知道会来如此严重的危机,朝廷还是靠着精简汉吏才降低了债务,到现在他们还欠着20多亿的债务没有偿还清楚。

最重的板子还是让他们所有人都承担,要说他们不怕是假的,但人不能因噎废食,光靠朝廷留下来的三成税金,他们只能勉强过活,想要发点福利都做不到,想要搞个政绩,还要向朝廷申请,不但时间长,而且还监管严,大概率还会失败。想来想去,这些郡守县令还是觉得要发展郡守的作坊最合算

半天之后蜀郡太守灌婴道:“面粉行业和纺织业不同,人可以不穿衣,但总不可能不吃饭吧,我大汉现在的人口接近5,000万,同时每年还在以两三百万的数量增加,天下对面粉的需求会随着人口一直增长下去,应该不会出现和纺织业这样的产能危机。”

萧何呵斥道:“只要尔等不断增加面粉厂的数量,不断增加石磨的数量,再多的人口也跟不上你们贪婪的内心。”

张强小声道:“朝廷都说了要发展产业,我等这也是按照朝廷的命令行事,现在面粉厂的利润超过了三成,只要三年时间就可以回本,哪里会出什么大问题。”

显然张强这些太守对萧何的指责是不满的,他们用自己的钱省下来发展作坊,亏钱他们挨打挨罚也就算,现在赚钱还受指责,那就太过份了。

萧何还想再说什么,但徐凡制止道:“当初朝廷已经和他们约定好,郡县的作坊就归他们自己管,管不好朝廷再打他们板子,此事不要再说。”

徐凡受后世的影响,认为一个朝廷不掌握一些作坊,容易出现问题。

官营的作坊固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但作坊主他们就没有问题吗?

徐凡记得后是一很有名的事件,他很喜欢的一个up主,做回一期关于希望国轨道利润高,货物运载量大的视频,号召要学习他们。

当时他看这个视频的时候,还是觉得非常有道理,结果几个月之后就出现了脱轨的事情。

而后无数人扒出了轨道基建老化的事实,甚至脱轨都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。

但这些已经实现了垄断的作坊,他们根本不在意这些事情,也不愿意对轨道进行修缮,把工匠的数量更是裁剪到最低限度。最后即便他们闯下了滔天大祸也不在意,随便丢两个钱就解决了这个事情。

但实际上根本就没解决问题,不过是让整个社会为他们的错误买单而已。

这不就和明末的东林党一样,他们为了省几个税,拉着整个天下和他们陪葬。

所以在徐凡看来,这两股势力都是混蛋,没有什么区别,唯一好的地方就是地方郡守下属作坊出问题,朝廷可以趁机打地方郡守的板子。

就像前两年精简汉吏一样,要是没有地方上的作坊大面积亏损,这种事情根本弄不下去。

天子都发言了,萧何自然也不好说什么。

徐凡看完欣慰道:“今年大家都做的不错,朕估计今年大汉的税金应该|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.c o m超过120万金,可谓是再创新高,你们能在精简汉吏的同时做出如此出色的成绩,今年大家可以说是苦劳和功劳都有。”

“丞相今年朝廷的税金留出一笔预算,以奖励那些优秀的汉吏做出的突出贡献。”

这两年大汉精简两万汉吏,下面怨声载道,的确是应该安抚他们,大棒已经打过了,现在应该给他们一些甜枣。

萧何道:“诺!”

听到这话的郡守门面露喜色,奖赏倒是次要的,这代表朝廷接下来几年的政治气氛应该是比较宽松的。

上计令张苍和他的属下忙碌了三天,这才把大汉一年的税收统计出来,而后公布在大汉月报,供天下人审查。

而这个数字一公布引起了整个长安城的轰动,大汉的田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亿1,000万,这差不多是大秦时期的两倍,税金更是创纪录的达到125万金,而这也是天下百姓最关心的事情。

这个税金数字比大汉历11年,高了22万金,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,这个数字让整个长安的百姓都松了口气。

税金的增长表明,大汉依旧处于盛世当中,前两年的经济危机,只不过是大汉偶发的小感冒,感冒好了一切就又恢复正常,大家又可以酒照喝,戏照看。

长安城,翠竹轩茶馆。

长安城的八卦党,拿着最新一期的大汉月报,对着上面的经济数据,一个个仔细分析,比萧何这个丞相都要看得认真想的透彻。

茶博士魏晨指着少府几大蒸汽器械厂的数据道:“看看这5个蒸汽作坊,每个的营业额都突破了上亿钱,盈利超过了3,000万钱以上,蒸汽机已经成为我大汉的潮流,按照天子的话来说,大汉即将进入蒸汽的时代。

蒸汽机会铺满我大汉每一个角落,但反过来我等也可以这样想,只要蒸汽机还没有铺满整个大汉郡县,我大汉的这波经济热潮就不会停止,按照今年的税金增长率,萧丞相坐满两任,我大汉的税金将会突破200万金,到时候我大汉的盛世会比现在更胜三分,说不定可以够到天子期待的小康盛世。”

“按照天子的标准,按达到小康标准,必须要三餐有肉,家里的小孩有学可以上,有病也可以治疗,我长安城倒是达到了小康的标准,但天下其他地方就差得远了,甚至长安城四周的乡野,他也达不到这标准,更不要说整个天下,某以为即便是我等有生之年,也看不到天下步入小康盛世。”

“那可也可以把标准降低一点,三餐有肉很难达到,但隔几天吃一顿就不难了,让所有人都上中学非常难,但是读几年小学,认识几百大字,这就不难了,现在大汉不是在推广村村有小学计划,想来要不了10年就可以实现,看病这的确是个难题,即便是在长安城,谁有病症也容易拖垮一个家庭,要是把这条去除的话,小康盛世有个十几二十年也应该达到了。”

很快所有的茶客就开始外楼了,一个个开始诉说自己如何达到小康盛世的想法,并制定了1,2,3个步骤,可谓是挥斥方遒,一个个都成为了大汉的云丞相。

而在茶楼的一个角落,有两个胡商默默的关注着这一切。

张元手里也拿着一份大汉月报感叹道:“大汉的强盛前所未有,即便是当年的暴秦,也远远逊色于大汉,我们匈奴国连没有饿死人的情况都做不到,大汉却已经在畅想小康盛世,双方的差距太大。

我等这次定要完成与大汉和好的任务,要不然我匈奴即便是在康居也未必安全。”

说句实在话来到长安城之后,张元是极其后悔自己在天下动乱的时候投到匈奴,当时他以为自己逃到了一个安全之地,却没想到天下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再次稳定下来。

而且稳定下来的大汉居然把矛头指向了匈奴,匈奴人在大汉的打击下,连大漠都丢了,他跟着匈奴人的全部逃到了西域,才勉强保住小命,但现在看看他所谓的匈奴谋士的生活,居然连大汉普通的百姓生活都不如。最起码他在西域想要这样淡然的喝茶是做不到的。

军臣带着一丝惶恐道:“这未必是汉人的真实税收,说不定是在恐吓我们。”

军臣不明白120万金是什么概念,但他明白两亿石的粮食份量,他们匈奴全国人吃上10年20年都吃不光,而这却不过是汉人一年的田赋。

张元摇头道:“现在的大汉已然天下无敌,他们不需要恐吓任何人,从汉帝这几年的举动来看,他更注重的是大汉的内政发展。”

张元和军臣两人是匈奴的使者受邀来到长安城参加大汉的诸侯大会。

匈奴人自从失去漠北之后,冒顿的长子稽粥,在乌孙国继任了匈奴新的单于。

当时的匈奴极其危险,西域的各部各国在知道汉人已经击败了冒顿单于,匈奴人失去了大漠,上百万匈奴人被汉人俘虏。稽粥部已经成为了丧家之犬。

于是在西域的匈奴人称成为各国进攻的对象,当时的情况,匈奴人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,只要一场败仗,匈奴这个名字就会烟消云散,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。

但历史上匈奴此时本来就处于兴盛时期,现在虽然被大汉打碎了脊梁,但他们也学习到大汉的先进装备和军事制度。

在军队的战斗力上,稽粥下属的匈奴骑兵,比历史上的那支匈奴骑兵更加强大。

稽粥本人更是匈奴少有的出色政治家,军事家,历史上匈奴人的盛世就是在他手下达到的。现在匈奴人虽然落败了,但也不是西域这些奴隶制国家可以对付的。

面对对方来的强敌,稽粥带着上万匈奴骑兵,集中兵力,先后击败了西域强国,大宛国,康居国,大夏国,以及他们下属的十几个部落和小国,打下了匈奴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的赫赫声威,整个西域各国各部面对匈奴人的骑兵下莫不臣服,在稽粥带领下,匈奴人在西域北方建立了一个纵横5000里的强大国度。

但匈奴人却也不是没有隐忧,新的匈奴帝国在西域建立了不到一年时间,汉人又杀进了西域,虽然距离匈奴帝国还有几千里之遥,但还是让这些逃到西域的匈奴贵族胆战心惊,他们担心汉人继续追杀他们。

而除此之外,匈奴还有第二个隐忧,虽然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帝国,并且再次拥有了上百万的部众,和十几个附属小国。

但他们核心力量太少,逃到西域的匈奴人只有六万部众。

以区区六万人统治一个上百万人的国度非常难,尤其是西域的人种,就和他们完全不同,匈奴人虽然有张大饼脸,蒜头鼻,还有卷发,但他们仍然是黄种人。

而西域的人种却大部分都是白人,他们天然就和匈奴人完全不一样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这话不但适宜大汉,也一样适宜匈奴。

如何维持匈奴在西域的统治,上述两个问题不解决,匈奴人的亡族危机依旧存在。

这时候稽粥显示了他一个优秀政治家的远见,他在知道季布带领大军攻入西域之后,第一时间派出了使者表达和平友好之意。

而当时的季布还在想办法占据疏勒地区,自然也不想和匈奴为敌,于是双方就开启了交流,甚至双方还达成了贸易协议,约定在西域保护双方各自的商队。

现在季布和稽粥是西域东西两端的霸主,他们双方约定好的事情就是西域的公理,于是西域的丝绸之路完全打通,季布从长安购买的丝绸,可以直接到达长安万里之外的康居地区。

而匈奴人也靠着丝绸贸易,赚取了大量的商税,他们甚至直接组建商队,带着康居地区的宝石来到万里之外的长安城,把宝石的价格翻上几百倍卖给长安的富商,再从长安城贩卖丝绸,翻个几百倍的价格卖给中亚那些国王贵族。

今年流向西域的丝绸突破了上百万匹,现在西域已经成为了关中最重要的商路之一。

双方关系密切后,稽粥派遣使者,向季布表达,汉匈乃是同种同源的兄弟,往日是他父亲野心太大,才导致了汉匈两族兵戈不断。

现在在西域,大汉和匈奴才是外来人,双方应当和平共处,共同在西域发展。同时又向季布表达匈奴想要朝拜大汉天子的意思。

稽粥之所以要舍弃杀父之仇,也要和大汉和平相处,除了担心汉人强悍的武力之外,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,联络路上大漠的同族之人,西域的匈奴人太少了,少的让他们很难维持稳定的统治,他要再有十几万匈奴的族人,匈奴帝国往西可以打下更大的疆域,匈奴人在西域的统治也会更加的稳固,而想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让大汉放大漠的匈奴人来到西域。

稽粥和谋士臧衍商议了许久,认为匈奴人只要伏低做小,同时认可自己是大汉文明当中的一员,把他们在西域的扩张,说成是大汉文明的扩张,同时派遣使者到长安城,说他们要教化西域,但缺少人手需要大汉的帮助。

以汉帝那种大汉族主义者的性格,有很大的可能汉帝会支持他们匈奴人在西域扩张,会把他们的族人派遣到西域来。

所以稽粥派遣了自己的长子军臣和汉人参谋张元,一起成为使者来到大汉的长安城,向汉帝表达他们想要教化西域的意思。

而他们一起来的,还有大月氏人使者,大月氏人比匈奴人要好运多了,他们在击败了大夏国之后,并没有继续西迁,大月氏王听说南方有更加富饶强大的国度,叫什么身毒,据说已经存在了有几千年的历史。

当时的大月氏王,派遣了上千的骑兵,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,他还真担心南方的那个国度会像大汉那样强盛。所以他打打算抢一波继续西迁。

但大月氏人都没想到,就这上千骑兵,纵横上千里,攻破了身毒人十几座城池,俘虏了十几万身毒的百姓。

身毒人实力之弱,超乎了他们的想象,而后大月氏的贵族狂喜不已,如此柔弱的民族,虚弱的国家,此乃老天爷送给他们征服的土地。

于是大月氏人能调转进攻的方向,几十万部众向南进攻,而身毒人也表现了他们一贯的战斗力,面对大月氏人的进攻一泻千里,三年时间,一个强盛的孔雀王朝被大月氏人灭亡,整个身毒北方被大月氏人,他们把自己新的帝国命名为贵霜。

但贵霜帝国成立不久,西域就传来,他们的盟友,匈奴人被汉人吞并,只有一小支匈奴人逃到了乌孙地界,而后让他们恐惧的大魔王季布来到了西域。

这让贵霜帝国的贵族们充满危机感,汉人太贪婪了,即便身毒这里和大汉本土远隔万里,但他们却不敢保证,汉人不会进攻这里。

毕竟汉人对土地的贪婪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,连河西那种一半是戈壁的地区都要,富人抢乞丐的讨饭碗,这种事情也就汉帝能做得出来,现在身毒的富饶不下于大汉本土,谁知道汉帝会有什么想法。

于是贵霜一方面派遣使者重新和匈奴人结盟,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帮助匈奴人在北方站稳,同时他们也学习匈奴人,派遣使者向汉人臣服。

而徐凡得到匈奴人和贵霜的臣服的消息之后,大喜,同意他们为大汉的诸侯势力之一,来参加长安城的诸侯大会。

吞并大漠之后大汉四周已经没有一个强盛的军事势力,安全有了保证,徐凡也没有吞并这两方势力的想法,一就是地方太远了,一个西域距离长安城就有上万里。再去康居,身毒路程更加不用说了,唐僧去天竺虽然没有十万八千里,但却走了十几年时间。

最重要的是,大汉四周有南洋,倭岛,再远点有印洲大陆,这些地区都有一些原始人,大汉更好征服,又何必花费大力气,去讨伐匈奴这些硬石头,当年的牛牛成就日不落帝国,人家靠的就是欺软怕硬,打的都是一些原始人的国家,靠这些国家来补血。后面他们开始打强国了,日不落就开始衰落了。

虽然他们衰落的原因肯定不止这一种,但长期对付强大的帝国,导致本身力量被大量消耗肯定是主要因素。

所以对徐凡来说匈奴人和贵霜人,只要他们还保持大汉的文化传统,认可自己是大汉文明的一支,他就可以支持匈奴人和贵霜人的扩张。

最新网址:bi xiasheng hua.c o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