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bi xiasheng hua.c o m 岑迈没有做出明确答复。

——岑迈当然不敢给出明确答复。

但考虑到过去的岑迈,是那种听到类似的话就一惊一乍的跳起来,指着刘荣的鼻子就是一顿骂的‘大忠臣’,没有答复,对刘荣而言,也已经是一种答复了。

本就因瓷器,而和少府建立了相当程度的利益纽带,此番又因为平抑粮价的事,得了岑迈这么个没有答复的答复,刘荣自觉一阵心情舒畅。

再加上平抑粮价的事,也随着刘荣这手盘外招——以宿麦替代粟,来供应关中而得以扭转乾坤,刘荣的心情自然是更好了几分。

回到太子宫,难得有空躺上榻,悠然自得的回忆起过去这段时间,自己所经历的一切。

——最开始,是少府内帑调粮,供刘荣平价出售;

商人们坑瀣一气,在背后某些‘大人物’的指示下,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,直接停止出售粮食,给了刘荣当头一棒。

之后,更是胆大包天的逆逻辑抬高粮价,来向民众散播恐慌:太子的平价粮快卖没啦~

再不买我家粮食,可就晚啦~

每天涨二钱,上不封顶哦~~~

刘荣记得很清楚:那段时间,已经有惊慌失措的百姓,开始以九十多钱,甚至上百钱每石的价格,从粮商手里买高价粮吃了。

——贵是贵了点,也总好过明天,每石多花二钱去买?

事态最糟糕的时候,朝堂内外风声鹤唳,就连朝臣官员们都开始屯起了粮!

却不是为了牟利,而是担心粮价一朝沸腾,自己身为朝臣公卿,却都买不起粮食、养活不了家中妻小……

汉家的两位‘皇帝’,更是被吓得心惊肉跳!

窦太后不显山不露水,也没忘从关外的清河郡,给刘荣先后调来了好几十万石粮食,以供刘荣售平价粮;

听太子家令:南皮侯窦彭祖说,为了给刘荣凑粮食,老太后的母族——清河窦氏,甚至还变卖了不少家产!

给刘荣运来的粮食,甚至不乏从关东,以每石上百钱的价格买回来的高价粮!

对此,刘荣只能说:终归是汉家的太后,在吕太后身边伺候过的人物;

真到了关键时候,这格局,没说的……

长安只有老太后坐镇,纵是心急如焚,也不得不端住架子;

在甘泉宫度假修养的老爷子,就没老太太这么淡定了。

——一开始,是派人来问,顺便隐晦的提醒刘荣:别玩儿大了,撑不住就和朕说,朕亲自来;

到后来,更是直接变成了派人责问!

根据刘荣掌握的小道消息,过去这一个多月,巴蜀往关中,运送了足足七、八百万石粮食!

想来,也是老爷子担心刘荣玩儿脱了,才提前做好准备,免得事态一发不可收拾。

现在,一切都结束了。

一切都结束了。

拨云见日——天,亮了。

老爷子从巴蜀运来的粮食,折道走汉中,被送去了常年粮食短缺,今年必定更加困苦的关东;

老太后为刘荣调来的平价粮,都被刘荣按照每石百钱的价格,给清河窦氏送去了‘购粮款’;

至于关中的老百姓——尤其是长安一带的老百姓,也已经有一段日子,没尝到过粟米粥的味道了。

谁还吃那玩意儿啊?!

五十五钱一石的粟买回来,做粟米粥吃?

还不如五十钱一石的麦粉买回来,整两碗面条来的舒坦!

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麦粉面食的优势,也逐渐被民众发掘了出来。

——首先,是相较于粟,等量的麦粉面食更顶饱,而且是明显顶饱许多!

自有汉以来,汉家始终都认定一个标准:成年男子的口粮,大约为每个月二石粟。

这二石粟,合一百零八汉斤,折算到后世的度量衡,大概是二十七千克。

平均每天九百多克,将近一千克的量,却都还不能保证十成饱,并且是一日两餐,而非三餐。

但换做麦粉面食,却并不需要这么多!

早餐就着热汤吃两個饼,晚上再吃一碗热汤面——总共算下来,一个成年壮劳力,一个月顶多也就需要一石半的麦粉!

虽然依旧只是七八成饱,而且中间也要夹杂几顿粟米粥、杂粮粥,但比起之前,同样只能吃七八成饱的粟,却也能省下不少粮食!

再有,便是相较于粟,麦粉面食更有‘滋味’。

这里的滋味不单指口感,而是主要指面食咀嚼过程中,那令人无法忽视的甜味。

作为农耕文明,华夏民族不可能不知道甜味,究竟意味着什么。

——甜、咸两种味道,在华夏封建文明的认知中,几乎是和‘营养’划等号的!

事实也确实如此。

短短十几天的时间,长安一带的百姓便发现:自打吃了面食,家里的女人气色越来越好,男人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大;

原本瘦弱些的仔仔,也总算是有了点精神气,甚至还长的壮实了些!

又便宜,又好吃,又顶饱,又有甜味(营养);

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,都不至于选错这样一道送分题。

关中的百姓们吃起了面食,粮商们自然就坐蜡了。

——什么情况?

不吃粟了?

那我手里的粟怎么办?

根据简单地商业逻辑退路,大部分粮商做出反应:降价!

第一次降价,商人们便直接自砍大动脉:五十五钱每石,向太子的平价粟看齐!

然而,并没有什么卵用。

有五十钱每石的麦粉,关中已经没人愿意花更高的价格,买粟来吃了。

第二次降价,商人们咬紧了后槽牙,鼓起了毕生都不曾有过的大魄力——直接以收购时的成本价出售,四十二至四十六钱每石!

商人们想:比太子的平价粟低这么多,比那什么麦粉也便宜不少,这下总卖的出去了吧?

结果,依旧不尽如人意。

——华夏百姓,永远是最精明,同时又最憨厚的民族。

经过简单的计算,老百姓便得出结论:若是吃粟,每个壮劳力每个月要吃二石,吃麦粉却只需要一石半;

而一石半麦粉,只需要七十五钱。

所以,除非粟的价格,跌到七十五钱二石,即三十七钱每石,否则,吃粟就是不划算的。

甚至即便粟的价格,真的降到了三十七钱每石,也不过是和麦粉的价格,或者说‘价值’平齐而已;

考虑到麦粉面食更好吃、更顶饱,且明显对人好处更大、吃了更有力气,即便是三十七钱每石的粟,其性价比,也依旧比不上五十钱每石的麦粉。

再者,老百姓心里,那也是有一杆秤的。

——之前没麦粉,只能吃粟,俺们求爷爷告奶奶,想少花点钱买你的粟;

你特么鼻孔朝天,恨不能让我跪地磕头,才愿意把九十钱每石的粟,以八十九钱的价格卖给我!

现在想让我买你的粟?

想屁吃!

就算多花点钱,买太子的平价麦粉,俺也不让你们这些个良心让狗吃了的黑商,赚走俺一个子儿!

于是,商人们开始哭了。

卖不出去啊~

四十二钱的成本价,甚至是在此基础上,每天再往下降二钱——都降到三十六钱了,还是卖不出去啊~

再找人一打听:好家伙!

少府这些年,不显山不露水,居然存下了上千万石宿麦!

火力全开的磨成麦粉,居然能有六七百万石!

想到这里,商人们便不得不如丧考妣的低着头,找上了各自背后的靠山。

——再不做点什么,大家就要玩儿完辣……

上千万石宿麦,仅仅还只是少府内帑的库存!

宿麦这东西,太仆也有!

民间也有!

如果朝堂想找,给出个二三十钱的价格,再收个几百万石,完全不在话下!

就这样,商人们找上了各自的靠山;

靠山们找上了背后的大人物;

大人物们,又不约而同的聚在了堂邑侯府——找上了最终**oss,馆陶公主刘嫖……

“也不知道此刻,馆陶姑母,作何感想?”

“嘿;”

“就这么个玩意儿,还想把女儿嫁进孤的太子宫,做我汉家的太子妃?”

“——有了这一遭,便是皇祖母那边,恐怕都不怎么愿意让阿娇,做我汉家的太子妃了吧?”

“嘿;”

“嘿嘿……”

如是想着,刘荣惬意的翻了个身,打算舒舒坦坦的睡个回笼觉。

正要入睡,身后传来葵五那雷鸣般粗狂的呼号声,只惹得刘荣眉头猛地一皱。

“殿下!”

“馆陶主派了人,说是召殿下赴宴!”

半睡半醒的状态被吓醒,刘荣只没好气的稍坐起身,白了葵五一眼;

待憨寺人不明所以的挠了挠头,才满不在乎的躺回了榻上,背对着葵五丢下一句:“不去。”

“——还真当自己是项籍,上下嘴皮子一碰,便能给孤设鸿门宴?”

“就算她馆陶主是鲁公项籍,孤,也不是昔日之沛公……”

···

“去,告诉来人;”

“就说太子操劳多日,难得有闲暇,正忙着睡觉呢。”

“若是要见,便劳她馆陶长公主,书帖一封递上,再亲自走一趟。”

“——非要孤亲自登门,也不是不行;”

“只孤公务缠身,怎也得等到秋收之后,父皇移驾长安之时,才能抽出闲暇……”

说到最后,刘荣的语调中,已经是带上了浓重的睡音。

用上仅剩的一点力气,给葵五摆了摆手;

随着那只手软趴趴落回榻上,不多时,便是震天鼾声响起,占据了小半座太子宫上空。

——这段时间,刘荣也累坏了……

虽然始终稳如老狗,一点不慌,但也是真的累坏了……

·

·

·

·

尚冠里,堂邑侯府侧堂。

相比起正式会客的正堂,侧堂明显大出不少,能容纳更多的人。

但在此刻,即便是这更大一些的侧堂,也被一个个垂头丧气的人影,给塞了个满满当当。

“好啊……”

“一朝得势,居然连我这个姑母,都这般不放在眼里了……”

听闻下人带回来的消息,本就心情郁闷的刘嫖,只不由一阵咬牙切齿起来;

神情阴郁的扫视着堂内众人,暗下也不忘再骂道:一群废物!

被一个年不及冠,毛都没长齐的所谓太子,弄到如今这个地步不说,还害的自己也抽身不能……

“修贴递上,亲自登门……”

“好啊~”

“太子,好得很……”

上首主位,馆陶主刘嫖咬牙切齿,却又偏偏发作不得。

而在堂下,原本寄希望于刘嫖出面,以和刘荣达成‘和解’的十几家功侯勋贵,此刻却是神情落寞的低下头去。

“这可如何是好,如何是好啊?!”

“——早知如此,当初就该和太子商量商量,就按五十五钱的价,那也能赚上不少。”

“哪怕少赚点,也总好过眼下……”

听着角落传来这道有气无力,又诡异的清晰传入自己耳中的牢骚,刘嫖的面色当即又黑了一份。

连续好几个深呼吸,才总算是将怒火压下些许,一开口,却仍是极为浓厚的阴冷语调。

“粮价如何了?”

见刘嫖终于说起正式,当即便有三人起身上前:“已经压到三十四钱了!”

“还是卖不出去!”

“——我底下那几个,都已经挂牌三十钱了!”

“——好歹算卖出了些,却也是杯水车薪,于事无补……”

这一刻,在场的每一个人——包括刘嫖本人,肠子都悔成了青青草原。

何苦啊~

当时太子给出的平价粮,那是五十五钱啊~

如今三十钱——都打骨折了,还是卖不出去……

“太子这手釜底抽薪,当真是不负父祖之‘威名’。”

“——也不知道那麦粉,是太子从哪儿淘换来的……”

“还真挺好吃……”

嘴上嘀咕着,刘嫖便不由想起那日,太子亲自登门,劝自己‘适可而止’。

如果那时,自己就能看出那张麦饼里的名堂,及时收手……

“少府那边,有回信了吗?”

冷不丁再一问,顿时惹得一旁的老管家打了个寒颤,却也不得不瑟瑟发抖着上前,极尽苦涩的躬下身。

“少府说,太子放出口风:我汉家往后,都会由麦粉面食来作为军粮;”

“少府往后,也主要囤积宿麦,而非粟。”

“所以,少府非但没有买入粟的打算,反而还在头疼手里的粟,该怎么往外卖出去。”

“——毕竟少府那大几百万石粟,都是按每石四十多钱的价格买入;”

“若是亏的太多,少府到了陛下面前,也多少有些不好交代……”

一听管家这话,刘嫖便只觉一阵气血上涌!

若非有外人在,怕是恨不能当场吐血!

——狗屁!

岑迈老贼浓眉大眼,端的是放的一手好屁!

瞧瞧这说的什么话?

说得好像太子平抑粮价,把少府搞得亏大发了似的!

谁不知道此番,少府凭着太子宿麦磨粉这一出,赚了个肥头大耳,满面油光?

难得自己求上门,还摆出这么一副吃了大亏,为难不已的模样……

“少府,这是和太子上了一条船;”

“这是非要把我们,往死路上逼啊……”

说着,刘嫖意味深长的目光,便再次在堂内众人身上扫过。

此番,刘嫖纠结这十几家功侯,试图凭借哄抬粮价捞上一笔,计划不可为不缜密。

至少迄今为止,除了太子刘荣,不知道从哪儿得知了这件事,有刘嫖在背后授意之外,其他人,无论是朝野内外,还是东宫太后,都对这件事有刘嫖参与——甚至是由刘嫖主导一无所知。

至于天子启,从目前为止的反应来看,就算是知道了,也对此持默许态度。

——至少刘嫖是这么认为的。

但事态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,已经不是刘嫖想收手,就能如愿把自己抽出身的了。

在场的这些功侯,顶多也就是倾尽家财,外加举债累累,囤积了一大批粮食而已;

哪怕亏点,以成本价的一半把粮食卖出去,也顶多就是倾尽家财——总归外债还是能还清的。

便是日后生活拮据,有封国连年不断地产出租税,也早晚能缓过这口气,重新过上奢靡的贵族生活。

但刘嫖却不同。

刘嫖此番囤积的粮食,比在场众人的总和,都还要多出好几倍!

且这么多粮食,刘嫖却没有从堂邑侯府——从自己的财富中,动用哪怕一枚铜钱!

无论是从外面买的粮食,还是差人从刘荣手里吃下的平价粮,刘嫖所用到的购粮款,都是向少府‘借’来的。

如今,粮价被刘荣压到三十钱,甚至明显都还没有打住的意思——大概率要被压到三十钱以下、到刘嫖此番囤积粮食,所花费成本价的一半!

换而言之,刘嫖从少府‘借’来的钱,在刘嫖卖出自己手里囤积的粮食之后,顶多只能收回一半;

剩下的一半,刘嫖若是还给少府,不把堂邑侯府里外犁个底朝天,根本就不可能还的清!

若是不还……

“太子,这是想让我自绝于少府……”

“哼!”

“年纪不大,口气不小!”

又一声咬牙切齿的底呵,终是惹得在场众人耐不下性子,彼此交换一番眼神,便先后决然起身。

&nbs|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.c o mp; “为今之计,唯有我等亲自登门,厚着这张老脸,以求太子放过我等。”

“若长公主别无差遣,我等,这便前去……”

看着眼前,这些已经决心要投降,而且是抛弃自己投降的二五仔,刘嫖只冷冷撇了这些人一眼,旋即便漠然侧过头去。

待这些人唉声叹气的离开,刘嫖看着这些人离去的背影,目光中,也开始闪过阵阵森寒。

“梁王,要到长安了吧?”

“哼……”

···

“去,替我修贴一封。”

“——既然是太子‘召见’,我这做姑母的,也只能亲自登门,以拜谒储君了……”

“却是不知,等皇帝从甘泉回来,得知我汉家的太子储君,便是如此薄待自己的姑母的,又会作何感……”

(本章完)

最新网址:bi xiasheng hua.c o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