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bi xiasheng hua.c o m 忻州。

秀容县。

远山近水,一片片淡绿印入眼帘,峰峦叠嶂的五台山到了。

且不说送信回归、赶上大部队的荣哥儿和一路护送的铁牛,悟净也从囚车中下来,定定地看向远处绵延的山脉。

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,回来了。

古代有四次重大的灭佛事件,统称“三武一宗灭佛”,三武者,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、北周武帝宇文邕、唐武宗李炎,一宗者,即后周世宗柴荣。

那也是五代十国期间,唯一对佛法的强烈排斥,听起来很遥远,但距今也就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。

柴荣不仅是不喜欢佛教,关键是五代时期,连年征战,土地荒芜,社会动荡,导致许多百姓不得已遁入空门,致使佛教迅速发展,不事稼穑的佛门子弟越来越多,大大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和兵役徭役征发,当真是到了不灭不行的地步。

那一次灭佛,也彻底结束了佛教的野蛮生长,将之纳入朝廷的有效管理之下,明确了佛是利人的思想,不得不说,比起前唐的肆意,从宋朝开始的佛门中人,懂事了许多。

柴荣把恶人做在前面,但毕竟民间有大量的佛教信仰,赵匡胤添了衣服后,就下令停止毁佛,以重兴佛教作为稳定北方,与争取南方割据势力的措施,后来也对五台山进行了重点扶持。

到了如今的仁宗朝前期,五台山有寺庙四十余所,僧尼两千多人,后来越来越繁华,鼎盛时期更有寺庙七十多座,僧尼五千多人,所谓“层楼广殿,飞阁长廊,云日相辉,金碧交映,庄严崇奉,邈越前代矣。”

所以和大相国寺一样,五台山不是一间寺庙,而是一个寺院群。

孙洪悟净师徒所在的,是一座偏向于习武的寺庙,名佛光寺,寺内香火不盛,但武德昌盛,培养的多是武僧。

这些武僧为山中其他寺庙护院,为远在汴京的大相国寺护院,也可下山为富商豪客护院,赚取钱财。

悟净遥望寺院所在,目露感慨:“当年娄彦先算计先师,就是为了寺内的数百武僧,所幸得遇公子,才未有酿成进一步的惨祸……”

说罢,他又向着狄进合十行礼:“这几年,寺内弟子多蒙公子照顾了!”

“不必!镖局之前整顿风气,还是多亏有佛光寺的还俗武僧在,才不至于让那群胡作非为的江湖子起哄闹事!”

狄进讨厌的是那些不纳税赋、不事生产、一味享受百姓信奉的僧人,而不是那些为生活奔波的苦命武僧,所以在他的介绍下,不少武僧下山还俗后,入了长风镖局。

相比起那些起初还愿意卖些力气,后来就越来越不服管束的江湖子,这些武僧勤勤恳恳,手脚干净,镖局自是欢迎,发现镖局也不像商贾那般特意压榨,克扣工钱,武僧更是乐意成为镖师,有一份稳定的生活。

合则两利。

“你们回寺内看一看吧,这里有禁军护卫!”

狄进对着铁牛和荣哥儿道,两人难掩激动,点了点头,与悟净一起朝着山上走去。

此行五台山,悟净几人只是顺带回家探视,狄进还有用意,开口唤道:“刘机宜!韩书写!”

刘光顺和韩纲出列:“狄相公!”

狄进道:“路上我已经嘱咐过了,上了山后你们各自带队,走访寺庙,将符合条件的僧人录册,若是见到有能言善辩的,也统统记下寺院和法号,明白了么?”

两人暗舒了一口气,齐声道:“是!下官明白!”

此行五台山,狄进准备挑选出一批可以对夏渗透的僧人。

这不是创新,历史上宋朝就是这么做的。

对于如今整个东亚大陆来说,普遍崇信佛教是各民族的共同特点,佛教僧人当然可以成为战争的工具和倚重的力量。

比如神宗时期的拓边,章惇开“梅山蛮”,鉴于“瑶人笃信佛法”,就借助当地密印禅寺长老的影响力,让他们去说服蛮人,尝到甜头后,立刻招揽僧人随军;

后来熙河开边时,也出动了名僧智缘,以“经略大师”的身份入了吐蕃,成功地说服了不少部落,宋兵紧跟其后,将不愿意被说服的打服;

等到开边成功后,宋廷又在新的占领区域,大肆修建佛寺,利用教化之力,迎合拉拢蛮人之心,顺利过渡统治,潜移默化,变革风俗。

不仅是大的战略布置,小的战术运用,僧人也很有作用,比如为谍细,将情报缝在衲衣里面行走,很难遭到搜查。

当然此举不仅是宋朝在做,辽国也这般为之,以致于天禧三年,即十一年前,河北边缘安抚使刘承宗,建议对河界北岸来的僧人严加盘查,将这个风气狠狠扼杀了一番。

历史上二十多年后,辽国还是不死心,又派遣边地几個州的汉人来五台山出家,先把自己的身份洗白为僧人,再刺探边事。

结果又被发现,宋廷下诏严查五台山出家僧人,如果没有保人,就不得入寺为僧,鲁智深出家要有保人,倒是暗合了这一条。

现在狄进则卡在这个不远不近的年代,而且他准备安排的僧人,目标不仅仅是辽国,还有西夏。

河西各族对于佛门的崇信,不亚于辽,之前机宜司安排进夏州的谍细里面,就有不少僧人,现在更准备用五台山的名僧。

这所谓的名僧,不是真正那种德高望重,但很难跋山涉水的老僧,而是有两个条件:

第一,要游历过河西之地,于当地部落拥有一定知名度的;

第二,身体强壮,能言善辩,最好能精通番人语言,不见得要是党项语,契丹语也可;

有此两点,别管是不是真的精通佛法,就能打造出名僧资格。

李德明如果敢阻拦名僧传法,那就是对佛门不敬,甚至怀疑僧人可能是宋廷派来的,而非自行游历,同样是反佛。

任何形式污蔑佛门,都必须严厉打击!

这就是狄进一路上强调的重点。

“此事好办!”

刘光顺再是混日子,这点小小的要求总归记得,领头去了,步履轻快。

毕竟相比起出雁门关,至辽军营地,这个任务要安全太多了,他乐于领命。

“五台山之事不难,倒是并州那边……”

韩纲同样是类似的想法,只不过相比起刘光顺的轻松,他想到昨晚随从汇报来的一个消息,眼神有些不安宁,微微垂着头,跟了上去。

目送这两行人离去,狄进也调转马头,领队朝着秀容县的驿站而去。

还未到驿站,远远就见一行人等候在外面,发现车队抵达,为首的绯袍官员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:“在下贺泉,字子茂,忝为忻州知州,见过狄相公!

狄进即刻下马,微笑还礼:“怎的惊扰了子茂兄?相公之称当不起,子茂兄是文坛长辈,我在刘师座下时,听他提过好几回呢!”

“哈哈!在下年前写信问候先生时,也见他对仕林极为赞许,更称修撰《唐书》,多为仕林之功啊!”

贺泉笑容爽朗,不再敬称相公,做出把臂同游的姿态,一起进了驿站。

这位忻州知州同样是进士出身,还曾经在刘筠座下进学,刘筠又是狄进的知贡举,此前于馆阁修撰《唐书》时,将这位翰林学士,文坛的泰山北斗请出修史。

所以两人见面时,围绕的话题自然是刘筠和古籍。

只不过贺泉的热情,多少有些超乎寻常。

相比起帅司的治所在并州,怎么都避不开韩亿那位并州知州,狄进前往忻州,可以说是路过,在五台山下稍作停留后,会继续北上,前往代州。

既然都不经过忻州州衙,州衙那边完全无需出面,顶多派人来问候一下,但现在贺泉早早在县一级的驿站外等候,亲自拜会,当然就不会只因为刘筠的联系。

狄进却不探听,淡然以对,所言皆是文学。

等到两人再度探讨了一番西昆体的优劣及发展,反倒是贺泉先沉不住气了,身体微微前倾,凑过来道:“仕林可知,京师那边传出了大事?”

“哦?”

狄进眉头扬起:“愿闻其详!”

“仕林真不知?”

贺泉有些惊疑,却是声音再低沉了些:“听说政事堂吵翻了,就为了河东路经略安抚使之位,王相还和吕相红了脸呢!”

狄进一听便知,这位是站吕夷简一方的,恐怕也是吕氏门生故吏里的一员,颔首道:“我此来河东,也是得了吕相举荐,委以重任!”

果然贺泉的态度愈发亲近起来:“今夏贼在边地蠢蠢欲动,又有辽人撑腰,局势危急,正需仕林这般绝人之材,吕相才会倚重啊!”

“不敢!”

狄进稍作谦逊,没有多言。

“该沉稳时沉稳,惜字如金,难怪如此年纪,就能为一路经略相公!”

贺泉见对方年纪轻轻,原本也多少有些嫉妒,此时越发郑重起来,但不沉稳并非是真的性情所致,还为了向高层表态,所以该说的话,他必须说出口:“王公对此却是颇多反对,唉……听说仕林与韩公相见恨晚?”

狄进平和地道:“我此前确实去并州州衙,拜会韩公,韩公给我拟定的备征将领名单,亦令我受益匪浅。”

贺泉一拍手:“这就是了,韩公本是并州知州,兼任本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,有何不可?结果王相不仅不愿,那御史孙沔更是弹劾韩公自作主张,逾越职权,不将中书所令放在眼中,所言极尽讽刺之能,还有越来越多的官员附和……言官风闻奏事,也不能如此为之啊!”

狄进道:“御史弹劾,多有其理,然韩公历任地方,尽心尽责,大有政绩,并州本就是河东之重,拟定一份备征将领名单,就是越职行事了?此言太过!”

“可不是么?公孙御史也为韩公进言,可惜反对之人更多……”

贺泉叹了口气:“王相终究是首相,他反对韩公兼任经略安抚使,此番又被御史言官抓了把柄,韩公任职本就满了磨勘,动一动是难免了。”

韩亿来到并州已经两年,正常情况下,一任三年,但除非是那种被贬到边缘地带的获罪知州,往往都会减一年磨勘,最多任两年,就会调任他处。

但战时是不会临时调任的,毕竟万一继任者不熟悉当地情况,会给外敌可趁之机,这个时候磨勘会延展一年左右,一般来说,这个时间一场大战也结束了。

韩亿如果兼任本路经略安抚使,那磨勘会顺理成章地延展,直到三年任满后再调离,现在则是两年调离。

表面上还算正常,但官场上都是人精,一看就知,这位老臣是错失了此番战前立功的大好时机。

要知道河东局势与陕西不同,陕西那边面临西夏军队入侵,不胜即败,没有缓和的余地,而河东目前只是被谍探侵扰,哪怕不大胜西夏,接下来只要让西夏不敢入侵,就是大功一件。

凭经略安抚的功绩,以韩亿的资历,完全可以权知开封府,甚至跳过这一步,直接成为宰执。

而错过这个时机,以韩亿的年岁再蹉跎几年,就只能止步于两府之外了。

当然,从贺泉的话语里,还停留于推断,所以狄进干脆问道:“此事定了么?”

贺泉迟疑了一下,本想模棱两可,但面对这位的灼灼注目,还是咬牙道:“政事堂两位相公如此分歧,于国事不利,我于昨晚接到的书信中所见,太后与官家定夺了!”

既然确定了消息,狄进唤来几名护卫:“你们上五台山,寻到韩书写,让他下山来,说是并州有了急事。”

“是!”

护卫去了,狄进又道:“韩公若是调离并州,谁会接下知州之位?此人可一定要熟悉河东局势啊?”

“仕林不必担心!”

贺泉道:“陈枢副举荐,原任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、转运副使的的杜公衍,可当重任,瞧着王相之意,也应允了!”

王曾赢了一次,罢免了韩亿,接下来又有陈尧咨举荐,再加上杜衍历任河东提刑官、河东转运副使、陕西转运使,才能和资历都足够,王曾便也顾大局,识大体,应允了这个提议。

由此两府经过分歧后,重新达成一致,陕西转运使杜衍调任回京,原本拟任三司户部副使,现以枢密院直学士,知并州,兼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。

狄进颔首:“太后、官家圣明,杜公久在河东,是合适的人选!”

顿了顿,他又露出微笑:“杜公于我也有知遇之恩,我当年一介寒士,籍籍无名,是得杜公赏识,寄应开封府,才有了后来的及第!”

“是啊是啊!”

贺泉口中附和着,眼神闪烁,仔细观察。

他此来,一是受吕夷简所托,传达最新的朝堂进展,二者也想试探试探,这位到底于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。

结果却什么都没看出来。

不过有一点,他却是明白了,这位狄三元不仅得太后和官家赏识,在两府中也有坚定的靠山。

送走了一位支持者,又迎来了一位更铁杆的支持者,还任谁都挑不出理由来。

当真厉害!

由此可见,借着这个机会,结交上这位如今已是待制重臣,今后还不知要在两府执政多久的朝堂要员,是此行最大的收获。

接下来的交谈,贺泉曲意逢迎,狄进也平和以对,两人相谈甚欢之际,也对河东如今各州县的班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

待得天色暗下,韩纲终于被领入了驿馆。

他显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想要竭力维持平静,但那难看的表情,终究暴露出了心中的不宁。

韩亿写信时,是韩纲在边上磨墨,当然也看到那信件中所写,他当时是觉得父亲不该那样写……

理论上父亲身为并州知州,龙图阁待制,无论是资序、地方功绩还是所处的官职,都足以担任河东路经略安抚使,那为什么不直接安排呢?

不就是朝堂上有分歧,犹豫不决么?

或许父亲觉得当仁不让,但在别人看来,这封信件就是向两府要官啊,有损声誉不说,那位王相公不会觉得冒犯吧?

对此韩纲只能安慰,王相公与父亲的关系够稳固,能够理解父亲一片报效国朝的拳拳之心。

结果|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.c o m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。

“狄相公!”

到了狄进面前,韩纲有气无力地唤了一声,然后就垂下脑袋,等待着接下来的羞辱与讥讽。

最初本就是他发难,后来对方愿意敬老,父亲却强行不要,现在要灰溜溜地滚出河东了,他还能落得什么好?

然而传入耳中的,却是温和的勉励之言:“令尊为官亲民,公忠体国,若非此番辽夏局势不容耽搁,我该至并州城外,为其作诗相送,你回去后替我问候,听闻你家中幼弟甚多,若需照料,也可安排一并调离河东,于令尊左右尽孝!”

贺泉暗暗点头,让韩亿长子远离战事危险,却又不是怯战,任谁也挑不出理由来,不愧是一见如故,多么稳妥的安排。

韩纲猛地愣住,半晌后回过神来,眼眶微红,深深一躬:“相公之言,我定当带到,然身为书写机宜文字,理应为国效力,岂有中途退却之理?下官去去便回,此番与相公,同去雁门关!”最新网址:bi xiasheng hua.c o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