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你好,1984

在那位老人的带领下,华夏迎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。

这是争论的一年。

这是拥抱世界的一年。

也是展示自我的一年。

同时,它也是埋下变革伏笔的一年。

1月初,老人前往鹏城。

这一年,三十三岁的王旦受到岳父的指点,南下鹏城,创|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.c o m办了一家公司,鹏城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挂牌。

几年后,这家公司会更名为万可。

同一年,三代忠烈的柳某人创建一家计算机发展公司。

还是这一年,张瑞民出任岛城日用电器厂厂长,后来,这家公司改名为海尔。

在羊城,一个叫李菁玮的男人从广体拿到了一种运动饮料的授权。

健力宝,问世。

在鹏城,任职于鹏城南油集团的任正飞,单独管理一个子公司,被骗200多万。

其后,他开了一家‘电子’公司,专门卖程控交换机,几年后,这家公司更名华威。

同年。

容声冰箱,横空出世。

tcl,诞生。

曹德望发觉汽车玻璃生意的商机。

李叔甫修鞋时,发现新商机,开启创业之路。

同年。

改编自‘陈江河’的同名电影《八里》上映。

因为这部电影,13岁的童星马小晴,火遍大江南北。

《八里》的主人公湘竹,不知骗了多少人的泪水,有记者亲自跑到乌义县,希望李杰提供原型人物的地址。

然后,记者顺着李杰给的地址找到了就读于杭城师范学院的秦湘竹。

秦湘竹是外国语系英语专业的学生,她还有一个对象,那个对象叫马赟。

报道发布后,秦湘竹一时间成了杭城师范学院的名人。

准确来说,她在全国都有名了,无数信件、汇款单犹如雪花片般,被一份份的寄到了杭城师范学院。

成了一个名人的男友,尚且年轻的马赟,压力山大。

没办法。

他是考了三次,才考上杭城师范,而且是以低于本科线5分的成绩进来的。

最开始是专科。

后来,他被调剂到了外语系读本科,再之后,他认识了秦湘竹。

这个姑娘长得并不出挑,但那种自带的生命力,却异常的吸引他。

然后,他开始了追求。

其实。

追求秦湘竹的人不少,她长得虽然不是那种特别漂亮,但气质却非常出众。

令人惊讶的是,她却在一众追求者中选择了并不出挑的马赟。

得知这事,李杰也挺意外。

没想到,湘竹这丫头,竟然找到了一个超级潜力股?

湘竹原名二丫,这个名字还是李杰帮她改的,因为这段渊源,两人一直没断过书信。

据湘竹说,马赟还吃过醋。

毕竟,李杰的年纪只比他们大几岁,勉强能算是同龄人,不过,后来湘竹跟他说了李杰的名字之后。

马赟闭嘴了。

犯不上吃醋。

他高考时,看得最多的就是‘陈江河’编的讲义、复习资料。

虽然没见过面,但真遇到,高低得叫一声老师。

其实,屡败屡战之时,马赟一度想要放弃,但一想到陈家村的高考传说,他又坚持了下来。

别人都能行!

他也能行!

临近暑假,他们俩个还商量着来乌义县,拜访一下李杰。

当初,湘竹能够继续读书,多亏了李杰。

如果湘竹没有继续读书,也就没有两人的相遇,所以,两人商量着买点东西,上门感谢一二。

……

乌义县。

这一天,陈大光拎着一壶酒,一只烧鸭,一只烧鸡,登门拜访。

晚上吃饭的时候,他道明了来意。

“江河哥,我准备辞职了。”

“坐不住了?”

李杰笑着打量了他几眼,这小子,能稳到现在,真有点出乎他的预料。

“嗯。”

陈大光挠了挠头:“我那个大学同学,年初辞的职,现在已经挣了两万多。”

“整个人都摆了起来。”

“你的性子,确实不适合呆在体制内。”

李杰接过他倒的黄酒,而后轻轻抿了一口。

“做什么想好了吗?”

“想好了。”

陈大光一五一十地将计划说了出来。

“我有一个同学之前在国外留学,前不久,我跟他取得联系,我们准备一起做生意。”

“我们国家的小商品,物美价廉,只要能找到渠道,根本不愁卖。”

“先做批发,等有了资本再建厂。”

李杰意外道:“你怎么想着做外贸?”

“嗐。”

陈大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我也没想那么多,就是觉得我们乌义县的商品挺好的。”

“把国内的东西卖出去,顺带挣一点外汇。”

“有了钱,再从国外引进技术、设备,反哺本土的工业。”

“不错。”

李杰给他倒了一杯酒:“这么多年的书,没白读,对了,伱要是要做纺织的话,回头可以去柯桥那边看看。”

“前段时间我在省内开会,柯桥那边想要效仿乌义县这边建一个轻纺市场。”

“规模可能没有这么大,但产业扶持政策一样。”

“轻纺市场估计85、86年开业,那时候,你差不多也有建厂的资金了,到那边建厂,优惠更多。”

“好勒。”

陈大光举起酒杯:“江河哥,我敬你一杯,谢谢你,谢谢你这么多年的教导。”

“如果没有你的话,我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样呢。”

李杰跟着举起酒杯,喝完酒之后,他的语气变得严肃了几分。

“大光,商场难免尔虞我诈,你可以有手段,但要有底线,知道吗?”

“我明白。”

陈大光郑重地点了点头。

“江河哥,我有分寸,那些不该碰的,我绝不会碰。”

“嗯。”

李杰只是提了一句,没有说太多。

过犹不及。

何况,陈大光又不是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,经过几年历练,如何把握度,他自己该有分寸。

次日。

陈大光回了村里一趟,跟他爹提了辞职的事。

虽然陈金土狠狠地骂了他一顿,但也只是骂,没有揍他,也没有要死要活的阻止他。

政策确实变了。

或许,出去闯一闯也不是一件坏事。

最后。

他从大光那里听说一件事,江河对他辞职的事是支持的。

江河比他懂。

既然江河支持,那就让孩子闯一闯。

(本章完)